累计入驻企业13.15万家!河南自贸区挂牌六年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8/06  


“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入驻企业13.15万家,注册资本总额1.7万亿,分别是设立前的4.8倍、6.2倍,货物进出口年均增长23.8%。”8月4日,河南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王振利在第三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介绍。

2017年,河南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实施范围涵盖郑州、开封、洛阳三个片区。三个片区在功能布局上有哪些不同?

同年,省政府印发《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郑州片区重点发展智能终端、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物流、国际商贸、跨境电商、现代金融服务、服务外包、创意设计、商务会展、动漫游戏等现代服务业;开封片区重点发展服务外包、医疗旅游、创意设计、文化传媒、文化金融、艺术品交易、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洛阳片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机器人、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以及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国际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贸易、文化展示等现代服务业。

河南自贸试验区获批六年来,坚持引育并举,做强特色产业。三个片区分别交上亮眼“成绩单”。

郑州片区丨打造多式联运国际性物流中心

640.jpg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图片由受访单位供图)

多式联运是什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所所长张丹指出,多式联运就是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互相衔接,实现货物贸易的运输方式。

郑州片区打造多式联运国际性物流中心,现代物流智能终端、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等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现代金融大数据产业加快布局。

“郑州片区新注册企业8.7万家,是挂牌前的3.3倍。”郑州市副市长马志峰介绍,其中外资企业449家,实际利用外资8.02亿美元,累计进出口值1900多亿元,签约重大项目两百多个,引进世界五百强项目十余个,总投资3000多亿元。

郑州市持续推进空路网海四条丝路开放平台建设。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货运量连续三年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国际地区货运量居全国第五位。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中欧班列中豫号通达世界140多个城市,郑州获批建设全国中东部唯一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2022年,跨境电商交易额1182.5亿元。海上丝绸之路越连越通畅,截至2022年年底,海铁联运累计超10.2万标箱,深度连接郑州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

    郑州片区未来怎样发展?马志峰介绍,围绕一个总的发展目标,打造丝路自贸区。面向两个区域,积极拓展自贸试验区发展空间。一是在高新区等四个县区建设开放创新联动区。二是根据国家的两体系、一枢纽战略地位,积极申请设立自贸试验区空港新片区。推动四条丝路建设。深化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联动打造金边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加快国际陆港航空港片区建设,构建覆盖全球的海外仓网络,开辟郑州至广州,海南、云南等方向的铁海联运国际通道。

开封片区丨打造文化产业对外开放先行区

640 (1).jpg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图片为河南日报客户端资料图)

“开封片区围绕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开封国家级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郑红英说。

开封片区打造文化产业对外开放先行区,探索构建艺术品交易全链条服务体系。《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开封片区自设立中部地区首个艺术品保税仓——河南自贸试验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以来,以国际艺术品保税仓为依托,引进艺术银行、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河南自贸试验区运营中心等机构,开展艺术品投融资、鉴定、评估、确权、托管、流通等全产业链配套服务,建立文物全相鉴定与认证技术体系,破解了文化产业链上“三确一溯”(确真、确权、确价、认证)的堵点和痛点,为探索艺术品交易全产业链配套服务提供了保障。

截至 2022年年底,开封片区通过全产业链制度创新有效吸引市场主体集聚,文化及相关产业市场主体占片区整体的近50%。

围绕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封片区下一步将如何发展?对标国际经贸的规则,探索文化贸易的经贸规则,围绕文化产业的全产业链开放进行探索。“发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降低文化企业的入驻门槛,进一步活跃市场主体,繁荣文化市场,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凸现我们文化自贸区的辨识度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郑红英说。

洛阳片区丨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

640 (2).jpg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图片由受访单位供图)

洛阳片区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自贸试验区、自创区、国家高新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五区叠加”的区域之一,形成了高端光电元器件、智能农机装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

2023年上半年,该片区完成进出口额30亿元,占洛阳市的25%;实际使用外资764万美元,占洛阳市的80.6%;累计入驻各类市场主体4.2万多家、是挂牌前的1.9倍,其中企业2.3万家、是挂牌前的5倍;累计利用外资28.17亿美元、实现进出口额334.48亿元,分别是挂牌前的6.73倍、21.81倍。培育创新平台9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450家,集聚国家级创新平台55家。

今年6月,商务部印发《自贸试验区重点工作清单(2023—2025年)》中提出,围绕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定位,未来三年洛阳片区要推进数字化转型与安全创新研究院、周山双创智慧岛等建设,完善高水平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探索5G机床联网、自动驾驶、安防机器人等新应用模式,建设先进农机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在推动生物疫苗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洛阳片区要加快推进动物疫苗与药品产业研究院、体外诊断试剂重点实验室等重点研发平台建设,推动兽用药品领域集成创新,完善生物制品研发和临床试验激励机制。

“我们要围绕智能装备制造、聚焦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 洛阳市涧西区政府区长,高新区(自贸区洛阳片区、综保区)管委会主任王耀光在接受采访时说,“发挥中科院自动化所,河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与片区企业的合作优势,形成从研发、孵化、产业化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机制,推动洛阳片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申建空港新片区丨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代表团提交全团建议,恳请国家支持设立中国(河南)自贸试验区空港新片区,进一步发挥郑州航空港区物流枢纽、综合保税区、口岸体系等功能,推动河南自贸试验区在更大范围共享要素资源和政策红利、在更高层次深化改革探索和制度创新、在更宽领域引育高端产业和经营主体,加快构建“临空+自贸+保税+口岸+航权”叠加优势,为拓展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提供重要支撑,为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贡献“河南方案”。

航空港区管委会二级巡视员季玉成在介绍航空港区推进“空中丝路”建设对接融入自贸试验区的有关情况时表示,航空港区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推进航空港、高铁港、国际陆港、国家级公路港四方联动一体发展。加快建设内陆口岸高地,现已建成内陆地区功能最全、效率最高的1+1+7开放平台体系。

640 (3).jpg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图片由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在对接融入自贸试验区方面,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物流枢纽分拨功能,在全国率先完成TIR跨境公路运输双向连通。在航空货运、电子信息化、空空中转,建立海外货站等方面改革成效突出。探索实施新郑综合保税区与郑州机场区港一体化运营,建设空港型保税区,推进区港无缝直联。在全国首创保税+空港模式,实现保税区和国际一级货站功能融合,成功打造区港一体化2.0模式,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50%以上,提升通关时效60%以上。

 “我们将集聚创造条件,全力推进自贸区的申建工作,争取早日加入自贸区的大家庭。同时围绕郑州国际陆港航空港新片区建设,我们正在加快推进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扩区申建工作。” 季玉成说。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