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毅同志在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本站  时间:2019/08/26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省对外开放大会部署,准确把握郑州发展的时代坐标、使命担当和历史机遇,动员全市上下认清形势、把握方向,以国际化、现代化为引领,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战略突破口,走好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路子,进一步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为中原出彩、中部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以来,在外部形势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时间进度同步,企业利润、财税质量、科技投入等各项效益指标持续提升,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提质增效的态势更加明显;城乡环境发生积极变化,以迎接民族运动会为契机,全城动员、全民行动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扎实推进百城提质和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更加整洁有序;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大,各类风险隐患得到有效防控化解,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改革开放创新步伐加快,“四条丝路”持续拓展,战略平台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以自贸区为引领的关贸体制改革、以“最多跑一次”为牵引的营商环境改革和党政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持续深化,发展活力、创新动能不断显现;各项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优质医疗和教育服务供给能力等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结合党政机构改革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完善了加强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全面加强,全市上下风清气正、心齐劲足、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更加巩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开拓进取、接续奋斗的结果,凝结着全市各级各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中部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贯彻中央会议精神,7月2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大会,对我省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工作进行系统动员部署,对郑州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进行了重点谋划。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会议精神,正确把握新时代郑州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找准郑州发展的战略突破口,走好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路子,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三点。

一、深刻认识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努力开创高水平开放发展新局面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区域、一座城市竞争发展的决胜之举、战略路径。进入新时代,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新使命、新形势、新机遇,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扩大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高水平开放发展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从发展大局看,这是中央、省委的战略决策和对郑州的殷切期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战略全局,准确把握全球化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特征,大力实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标志的开放带动战略,开创了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中国前所未有地走到世界舞台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和去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等重大活动上的讲话中,反复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充分彰显了我国加快开放步伐、深化合作共赢、共创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新时代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是“一带一路”贯穿从沿海到内陆的纵深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部地区要有打开大门搞建设的自信,要求中部地区在新一轮开放中积极有为;在2014年5月10日调研郑州时寄语我们“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目标迈进,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在2016年6月14日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明确提出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这一系列指示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开放发展的努力方向。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把扩大开放作为中原更出彩的战略举措来谋划,把郑州作为全省开放的“桥头堡”来打造,做出了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带动开放全局、加快河南国际化的决策部署。落实中央、省委决策精神,需要我们清醒认识郑州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责任担当,把扩大开放的大旗高高举起来,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全国全省的大局贡献力量、提供支撑。

从发展规律看,这是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根本路径。国家中心城市是具备较强引领辐射功能的城市,是承担一定国家功能、参与国际竞争、展示大国形象的大都市。国际化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最鲜明特征。国际化与现代化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国际化引领现代化,现代化支撑国际化。只有融入国际经济循环和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整合集聚资源要素,才能跟上时代科技进步、产业变革的步伐,才能构建起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服务体系、社会体系。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逆转,尽管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四处挑起贸易摩擦,但时代发展已让世界各国越来越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全球产业、资本、技术、人才高度融合、互为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开放融通是大势所趋、世界共识、发展必然。任何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一个想发展的区域都不可能成为经济“孤岛”、在封闭中前行。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胸怀“两个大局”的指示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遵循规律看大势,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更加主动、更加自信地扩大开放,在开放合作中更大范围整合资源、集聚要素,不断提升郑州的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

从现实条件看,这是郑州实现赶超发展的历史机遇和紧迫任务。郑州在全国经济地理版图当中的区位优势突出,拥有的人力、市场、空间、交通、文化等综合优势在长江以北城市中独树一帜。随着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和航空运输快速发展,拉近了世界空间距离,让郑州这样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的内陆城市有了深度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历史机遇。我国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持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向以中国为主导的亚太地区转移。新一轮开放又是陆海内外联运、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我们与沿海地区处于同一平台上,为郑州后来居上提供了难得机遇。国家支持中部崛起、中原城市群发展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意图明确、政策体系完备,先后把航空港实验区、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大数据综试区等国家战略平台落地郑州,使郑州成为国家政策叠加优势突出的内陆城市。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郑州在交通综合枢纽、开放口岸、郑欧班列、跨境电商、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功能载体平台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以“四条丝路”为标志,在内陆地区形成一定的先发优势,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可以说,郑州开放的条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完备,开放的支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有力,开放的态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强劲,开放发展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扩大成果,郑州完全有可能在内陆开放发展上形成高地优势。但我们也要看到,区域竞争日益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如果抓而不紧、行动迟缓,也有可能出现形势逆转,在这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丧失良机、被动落伍。我们一定要视机遇为挑战、变压力为动力,打好主动仗、打好“开放牌”,为郑州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赢得未来。

形势决定任务,目标引领发展。王国生书记在全省对外开放大会上对郑州提出了“在全省发挥更大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同类城市竞争中形成更多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赢得更大影响力”的要求,从省内、国内、国际三个维度,给郑州开放发展定了位、画了像,为我们研究开放工作明确了目标、提供了遵循。

在全省发挥更大辐射带动作用,就是要强化加快自身发展与服务全省发展的双重责任,坚持资源优化整合与合理疏解布局并重,推进郑州大都市区、中原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主要经济指标要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首位度、发展协调性、城市承载力持续提升,综合实力在全国城市中不断晋位升级,努力成为全省高新产业发展引领区、科技创新策源地、对外开放合作桥头堡、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全国同类城市竞争中形成更多比较优势,就是要坚持错位发展、扬长补短,彰显特色,努力打造郑州之“势”。要巩固枢纽优势,形成以国际航空枢纽、米字形高铁、城市轨道交通为依托的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大交通之势;突出开放带动,形成内陆对外开放体系高地、参与国际合作高地的大开放之势;突出先进制造业发展,形成产业链、服务链、创新链高效衔接的大产业之势;突出历史文化传承,打造华夏文明充分展示、文化旅游高度融合的大文化之势;突出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彰显,形成以“绿”为底色、山水相依的大生态之势,使郑州成为黄河沿线最重要的特大城市之一。

在国际上赢得更大影响力,就是要更加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融入世界城市网络体系,全面提升郑州的国际化程度。主动参与国际贸易模式创新,在跨境电商、自由贸易、关务衔接等方面不断贡献郑州智慧、郑州方案;深度融入国际经贸合作,更加广泛地引进来、走出去,在电子信息、汽车与装备制造、国际物流、大宗商品交易等领域打造一批在国际上有地位、有影响的产品、企业与平台;加强国际人文合作,在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作出郑州贡献,确保各项国际化指标走在内陆城市前列,成为服务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

实现以上目标,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郑州的最大比较优势是交通枢纽。随着国家重大交通设施的加快建设,内陆城市的交通条件都在大幅度改善,枢纽之争愈演愈烈。巩固郑州的比较优势,必须走好“枢纽+开放”的路子,抢先打造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对外开放体系高地和参与国际合作高地的“一门户、两高地”体系,让郑州枢纽动起来、强起来。一要加快形成国际交通枢纽门户。枢纽的能级最终体现在集疏能力上。不论是哪种交通方式,只有成为集疏中心才会有枢纽价值的体现。郑州目前高铁、航空运输“中转”特征明显,在大进大出、快进快出、要素集聚等方面存在不足。我们要超前谋划、持续发力,围绕提高枢纽通达能力、集疏能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抓硬件、完善交通设施布局,加快推进国际航空运输网、米字形高铁网和轨道交通网建设,进一步优化铁路枢纽场站功能布局,抓好机场三期、高铁南站、小李庄客运站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以航空为引领、公铁货运集疏、高铁客运集疏为特征的空陆衔接、多式联运的综合枢纽体系;另一方面,抓软件、提升交通组织能力,加快推进郑州由“中转型”枢纽向“门户型”枢纽转变,积极争取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始发、终到轮辐式航空和高铁交通组织体系,加快完善以“一单制”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体系,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让成本低、时效快、通达性强、覆盖面广成为郑州枢纽的竞争优势,让人流、物流在郑州能够沉淀下来、汇聚起来,实现集聚生产要素的价值。二要加快形成对外开放体系高地。盯紧抓牢“四路协同”拓展延伸,努力把先发优势变成长期的市场优势、竞争优势。空中丝绸之路方面,用好第五航权,大力开辟洲际货运、客运航线,加快培育本土基地公司,持续深化与卢森堡的全面合作,把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打造成中国内陆与欧洲的贸易流通主通道。陆上丝绸之路方面,在稳定开行既有线路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线路,加密往返班次,大力发展冷链业务、数字班列、定制班列,全方位对接“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产品货值、品牌价值稳居全国前列。网上丝绸之路方面,以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试点建设为契机,探索监管模式,尽快打通通道,带动网购进口品种扩充、提质增量;加快推进“1210”模式反向复制,创新出口方式,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百亿级出海产业集群;要以EWTO核心功能集聚区为载体,集聚电商网商和服务配套企业,优化产业生态,推进协同创新,着力打造跨境电商产业规则创新、技术创新、监管创新的策源地。要以自贸区为引领,以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和开放口岸为载体,深化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商事制度、贸易仲裁、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等商务体系,营造有利于国内外生产要素集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统筹“五区联动”,促进优惠政策深度叠加,创新功能有机融合,以融合聚合扩大开放效应。三要加快形成参与国际合作高地。当今全球经济已形成紧密相连的生产分工体系,只有融入其中,才能抓住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重构机遇,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生产、服务网络。要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经贸合作,加快布局一批中外合作贸易园区、产业园区、研发园区,推进全产业链深度合作。要依托丝路通道、开放口岸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等贸易平台,创新境内、境外双向贸易组织模式,集聚优质商品,提升商业业态,努力把郑州建成内陆地区国际消费中心。要扩大对外交流,聚焦商贸物流、航空合作、科技创新等领域,策划承办一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重大经贸活动,不断提升郑州知名度、影响力。要创新招商方式,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招大引强,吸引跨国公司在郑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加快培育以国际性战略企业为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不断提高郑州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发挥城市后发优势,塑造现代化城市形态。城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平台,是最大的公共产品。郑州这座城市尚未定型,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认清郑州发展中的短板问题,吸收先进城市发展的经验,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提高规划设计标准,优化城市结构,高水平把郑州这座城市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一要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结合郑州实际,突出“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推进产城融合、平台统筹、空间拓展、内涵塑造、协调发展。东部要“强”起来。以郑东新区为依托,统筹经开区、中牟县部分区域,统筹国家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国家大数据综试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等战略平台建设,把这一区域打造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窗口、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郑州强不强,关键看东部。郑东新区要从“以城带产”向“以产促城”转变,把发展高科技产业、聚集高科技人才作为战略方向,在塑造现代化城市形态的同时,提升发展的质量和内涵,发挥好在全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南部要“动”起来。依托航空港实验区,面向中部、服务全国,围绕“枢纽+口岸+物流+制造”,完善以航空枢纽为带动的多式联运体系,做大做强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国际航空枢纽经济引领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西部要“美”起来。以郑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统筹荥阳市、上街区,拓展覆盖西南县市,将其建设成为城市的生态屏障、全省创新创业最活跃区域,既要环境美,又要产业“美”,让美丽人居、美丽生态、美丽经济成为西部的鲜明特征。北部要“静”下来。依托黄河生态文化带建设,突出“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把水、滩、林、文化、产业等作为一个有机体系进行研究谋划,优化疏解现有的生产功能、物流通道功能,打造郑州的“后花园”,让这片区域成为最具有北方城市气派和文化代表性的区域。中部要“优”起来。通过道路有机更新带动城市有机更新,实现形态更新、业态更新、功能更新,强化现代商贸、文化创意、金融商务、国际交往等功能,强化历史建筑保护和文化元素融入,不断提高产业层次,激发老城区活力,彰显中原文化魅力,促进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让郑州这座城市既有历史底蕴、又富有现代气息。周边地区要“联”起来,要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加快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城市的深度融合,推进交通一体、产业协同、生态共建、资源共享,拓展发展空间,强化优势互补,实现协调发展,加快形成网络化大都市格局。二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内部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各自孤立的,是一体化的平台。我们要坚决摒弃计划经济思维,改变过去功能割裂划分、摊大饼式蔓延发展的做法,走好组团式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要抓住郑州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的契机,把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城市规划全过程,处理好拉开框架与绿色发展、节约集约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大中小尺度的关系,处理好功能区作用发挥与行政区管理覆盖的关系,围绕“主城区—城市片区—组团板块”的城市架构,以20—30平方公里的组团板块为单元,通过依托于路网的大体量生态设施相隔离,强化规划管控、设计引领,构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复合的中小尺度空间,引导人口、产业、公共服务合理布局,解决好城市人口长距离摆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城市发展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三要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架,决定着城市的承载能力。没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城市管理和运行。基础设施滞后是郑州突出短板。我们要下决心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着眼于满足未来郑州1500万—2000万人口规模需要,超前谋划、全面布局,有计划分步实施。要构建现代化的路网体系,以更大的力度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把郑州建成“轨道上的城市”,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布局开发;要加快完善城乡道路网络,优化全域快速路集散系统,完善“行人优先、非机动车优先,人车分离、机非分离,人行道贯通、非机动车道贯通”的城市交通微循环体系,让人、车各有其道、各行其道。要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抓好重大引水工程建设,实施“四水共治”,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转变,规划建设全域生态水系,让郑州的内河(湖)水系连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要加快能源供给现代化,大力推进“引热入郑”“外电入郑”工程,加快推进市域煤电企业由“供电”向“供热”转变、由“城区”向“城郊”转移,实现外电输入比例大幅提升。要加快完善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全面推进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技术和设施覆盖,不断提高水电气暖供给和防洪排涝处污能力。

(三)发挥要素禀赋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枢纽是基础、开放是引领、产业是支撑。郑州处于中部地区的核心区,河南是1亿人口大省,以郑州为中心1000公里辐射半径的交通圈涵盖了经济最活跃、人口最集中的大半个中国。人力资源充沛程度、市场辐射合理程度、现有空间承载能力,在全国城市中优势明显。郑州必将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布局地。当前,中央支持和鼓励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明确,推进新一轮制造业布局的力度不断加大。我们一定要发挥优势、抓住机遇,解决好“怎么布局产业、布局什么产业”的问题,面向未来、把握方向、精准施策、集聚要素,为强化郑州产业支撑布好局、奠好基。要突出先进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坚持把制造业发展摆在首要的战略位置,加快完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体系,着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确保制造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稳定保持在3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据主体地位,使其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科技创新的主战场。要突出主导产业发展,优化制造业布局,航空港区、经开区、高新区以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持续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形成支撑郑州发展的优势产业;各县市要立足现有基础,依托产业集聚区,强化产业配套,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统筹推进先进制造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抓好企业上云工作,建设“工业大脑”,以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层级。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快发展以科技研发、高附加值为特征的高端制造业,努力在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方面不断突破,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在河南乃至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要围绕制造业发展布局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既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又对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撬动作用。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制造业与服务业链条叠加特征越来越突出,联动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要立足于服务全省、对接国际,推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会展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特别是要把物流业、金融业发展作为突破口来抓,把握国际贸易的要素需求、功能需求和发展趋势,搭建好国际化物流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国内外物流龙头企业、金融机构集聚发展,用好郑州商品交易所这个金字招牌,打造更多具有国际贸易交易、结算、流通的平台,带动郑州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光有产业、没有创新,基础不牢、后劲不足、难以为继。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让创新成为郑州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搭建好创新平台,发挥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航空港区“四梁八柱”作用、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作用,加快布局创新创业载体,完善金融科技服务,大力引进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和机构,走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创新的路子,不断提升源头创新能力。要补好郑州优质科教资源不足的短板,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学院,大力推进“双一流”学院学课建设,争取实现国内一流研究型学院零的突破。要优化创新生态,适应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对创新平台、公共服务、生活环境的需求,不断创新人才政策和引才机制,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广聚英才、用好人才。要大力推进消费升级。立足郑州,面向全省,结合城市有机更新,深化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商贸、健康医疗、养老服务、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化、精细化发展。现代商业是开放式、互动式、参与式的新型商业模式。我们要改变传统商业发展思维,把“新零售”作为现代商业发展的重点,做好规划引导、业态培育和场景营造,打造一批以二七商圈为代表的现代商贸业发展集聚区,解决好服务业供给质量不高的问题。要持续做优都市农业。结合郑州基础条件和产业特点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不断提升粮食加工、流通、科研能力,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引入工商资本,创新合作模式,严格农地性质,加大基础投入,建设美丽田园,让田园风光成为农村的一道靓丽风景。

(四)发挥中原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提升郑州城市文化软实力。文化是城市最宝贵的财富,是城市品质的最根本体现,是城市之“魂”。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文脉之干,源远流长、从未中断。我们要把郑州丰富的文化资源挖掘好、利用好,打造充分展示华夏文明、中原文化的特色城市。要总结提炼华夏文明的内涵。理清华夏文明传承发展与母亲河——黄河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打造黄河生态带建设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展示的主体工程,“突出自然、融入文化”,将嵩山文化、黄河文化、黄帝文化、河洛文化、商都文化等历史文化演绎好,将天然大气、力量澎湃的黄河风光展现好,打造“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的主地标,全面提升郑州的城市气质、城市气派。要做好城市文化传承的文章。捡起历史文化的“碎片”,丰富城市文化元素,加大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力度,加快推进“四大文化片区”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标志性的文化项目,让那些老建筑、老设施、老厂房、老街道等留住城市记忆、焕发新的生机,让每一个到郑州的人都能感到历史的厚重感、增强文化的自信心。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找准文化和旅游的结合点、切入点,创新运营模式,培育新型业态,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协同发展,让人们在旅游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心灵的洗涤,境界的升华。要扩大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友城建设,进一步扩大我们的“朋友圈”,持续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嵩山论坛、国际少林武术节、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重大活动,积极创办申办国际文化交流、体育赛事等活动,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不断扩大郑州的影响力、美誉度。

(五)发挥干部队伍勤奋肯干的优势,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到郑州工作两个多月时间,感受最深的就是郑州干部敬业勤奋、勇于攻坚,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品质。有这样一支干部队伍,没有我们干不成的事,别人能做到,郑州同样能够做到做好!我们要全面对标先进地区,发扬优良传统,敢于刀刃向内、破旧立新,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制度藩篱,打造一流的商务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为企业营造更加便利、更加公平、更加舒适的“小气候”。一要打造优质高效的商务环境。全面对照一流营商环境标准,从与市场主体密切相关的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建设项目开工等入手,突出数据打通、流程再造两个关键环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一件事情、一套资料、一个流程、一次办成”。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能减的审批项目坚决减到位,不能减的审批要联审联办,能实行承诺备案的要减化程序。要完善企业“承诺+监管”体系、群众“移动+身份证”办事体系,最大限度地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最终达到企业事项以承诺告知制为主、“准入即准营”,公民办事凭一张身份证、凭手机就可以实现不见面审批,让郑州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群众体验最优”的政务服务标杆城市。二要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现在我国开放已经由政策型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投资者更看重的是“制度高地”而不是“政策洼地”,投资者更期盼的是以制度为保障、以规则为基础的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开放环境。制度保障关键在法治,核心是公正公平。我们要全面深化依法治市,从各级公职人员做起,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要切实维护企业合法利益,积极推进涉企执法监管“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构建企业维权“绿色通道”,以良法善治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预期,给各类市场主体以更加真实可靠的安全感。三要打造文明诚信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实施公共文明素养提升行动,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让诚实守信、履诺践约成为社会风尚。要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和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严守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底线,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

(六)发挥“绿城”基础优势,打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一个城市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能不能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核心在于有没有好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供给。宜居才会宜业。一个空气受污染、水质无保障、环境秩序差、为就医就学办事而焦虑的城市,不可能有吸引力,更留不住人才。我们一定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行动上,下决心把我们这座城市打理好、装扮好、建设好。一要大力度推进生态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久久为功、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要把生态绿化作为郑州建设的主体工程来实施。在绿化投入上只能加强、不能减少。要以铁路、高速路、快速路、河道沿线和西南山区为重点,大尺度、宽纵深推进生态隔离带建设,大面积、高质量推进山体森林覆盖,使郑州由“绿城”变为“绿都”。要做好“美丽”文章,建设美丽城镇、美丽公路、美丽河道、美丽村庄、美丽田园,发展美丽经济。要加强城市树木保护,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大树,绝不能一边种树,一边砍树。二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既要做好城市运行时间成本、商务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减法”,更要做好公共服务、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的“加法”,不断提高城市的“性价比”。要结合“放管服”改革,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政务服务职能下沉,统筹布局自助服务终端,让群众办事少跑腿、就近办、随时办。老百姓的美好生活是从美好教育开始的。要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创新办学体制,规范教育秩序,推进教育高质均衡发展,让群众为孩子受教育少揪心、少折腾。健康是人们的基本需求。要立足于服务全省就医需求,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养老体制改革,统筹省会医疗资源,推进签约服务、远程就诊、智慧医疗、康养结合等模式创新,解决好群众就医难题。要适应国际化需要,建设国际化学校、医院、社区、商务楼宇,完善城市外语标识引导和咨询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三要提升城市建管水平。建设好、管理好城市,是党委政府的一项基本功。规划是调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要坚持规划设计引领,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强化市级规划编制统筹,严格规划执行,推进规划向设计深度延伸,把设计的理念贯穿到城市建设方方面面;要提高建设标准,拿出绣花功夫、匠心精神,改进施工工艺、创新施工方式、严格施工组织,讲究质量、讲究艺术、讲究精致,让每个建筑、景观“可以阅读、能够阅读”,成为可流传、可观赏的精品佳作。要深化精细化管理,把常态化推进序化、洁化、绿化、亮化整治与道路有机更新相结合,与智慧交通、智慧管网、智慧城管、智慧安保等建设相结合,步步为营、持续提升,让郑州这座城市环境更整洁、更有序、更舒适、更愉悦,力争用两到三年的努力,使我们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有一个根本性改变,在全国特大城市当中有较好的形象,赢得较高的、广泛的认同度。

二、把握重点任务,切实做好今年后几个月的工作

目前已进入8月中旬,完成全年各项目标的任务还很艰巨。加上民族运动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等大事要事比较集中,秋冬季又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期,各方面的工作任务都很重。我们要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再接再厉,争取全年各项工作有一个更好的成效。

(一)要坚持把稳增长摆在首位。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把“稳”的措施落细落实,确保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不能出现大的波动、更不能出现断崖式下滑,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巩固提升社会预期,保持经济良性发展。突出抓好四个方面:一是稳定工业运行。工业稳定增长对于整个经济稳定运行意义重大。要加强工业经济的运行分析,落实好减税降费的各项措施,创新完善服务企业制度,增强企业信心,对优势产业、重点企业,要重点保障生产要素供给,积极帮助纾解困难,多措并举稳定生产、扩能增效。二是扩大有效投资。聚焦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完善服务保障和推进机制,发挥好产业发展基金和创新创业引导基金的作用,扩大政府投资,激活民间投资,增加企业投资。三是挖掘有效需求。突出规划引领、政府引导,进一步优化商业布局,促进业态提升,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升级,形成新的增长点。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在招商引资考核中的权重,调动各方面把更多的精力、更好的资源投入到先进制造业的招引上来,聚焦招大引强,聚焦全产业链和业态培育,聚焦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产品项目,完善项目谋划策划和生成落地机制,不断扩大招商成果,做优经济增量。

(二)高水平服务保障好民族运动会。还有20天民族运动会就要开幕,时间非常紧迫。我们要按照开幕倒计时30天动员大会的部署,按照扁平化、实体化、属地化工作原则,将每项任务量化到天、具体到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通力配合、搞好演练,确保8月底前“任务全部完成、问题全面清零”,各项筹备工作万无一失。运动会期间,要切实做好大型活动、赛事组织、安全保障、服务接待、氛围营造等工作,努力实现每一场比赛表演都圆满精彩、秩序井然,展现好郑州人民热情好客、自信向上、友善团结的精神风貌,确保达到“让中央满意、省委省政府满意、各族参赛运动员满意、全市人民群众满意”的预期办会目标。

(三)整体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抓住民族运动会后的有利时机,以“一环十纵十横”道路改造提升工作为切入口,在国庆节后整体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巩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成果,推动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要完善规划设计,8月底前基本完成“一环十纵十横”道路改造提升工作总体设计,先做示范段,通过综合评审、群众参与完善方案,成熟后再全面推开。要坚持统筹实施,将“一环十纵十横”道路改造提升工作与老旧小区改造等同步实施,做到一次规划设计、一次组织实施、一次改造到位,坚决防止反复施工、反复折腾。要突出工作重点,将二七商圈和金水路、中州大道的改造升级作为老城区有机更新的典范工程,把二七商圈打造成为具有标杆意义、最时尚最现代的商业区,将金水路和中州大道打造成为最能体现郑州底蕴和现代化水平的景观路。要完善工作机制,做好城市有机更新的制度化安排,把相关资金的安排列入财政的大盘子,力争用两到三年努力,完成这一轮城市有机更新。

(四)持续深化重点改革。要盯紧体制机制性、创新突破性改革,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办法,破解发展瓶颈,提升各项工作水平。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城市规划建设方面,要加强规划政策、土地出让政策的研究。规划和土地出让政策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政策的基石,我们一定要把规划和土地出让的制度完善起来,堵塞漏洞,加强管控,提高政府资源配置能力和水平。二是对外开放方面,围绕“四路协同”“五区联动”“一门户两高地”,深化空间布局、平台统筹等研究,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做强平台、扩大优势。三是机构改革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市区两级职责。同时,抓好基层机构改革、执法体制改革、城乡社会治理创新等工作。四是营商环境方面,聚焦群众和企业反映突出的“痛点”“堵点”,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深化“放管服”改革,力争营商环境进入全国前列。五是数字郑州建设方面,从政务数字化、社会治理数字化抓起,在数据打通、一网通办、移动办公等方面要有大的突破,带动社会数字化应用和转型。

(五)大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要盯紧今年空气质量排名在全国168个城市中显著进位、秋冬季防治攻坚稳定走在北方同类城市前列的目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力攻坚。立足当下,集中力量抓好涉气污染企业整治、散煤治理、扬尘管控、柴油重型车综合整治等工作,确保整治到位、监管到位,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着眼长远,坚持标本兼治,落实好“三调整一加强一整治”部署,工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运输结构调整要有新的明显突破,生态屏障建设要全面加强、秋冬季要形成热潮,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要尽快全面启动、年底要见到初步成效。

(六)严防风险隐患保持大局稳定。坚决守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基本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全面梳理排查各类风险点,聚焦信访稳定、金融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风险,建立问题清单和台账,制定相关工作预案,落实好处置措施和处置责任,见微知著、抓早抓小、精准拆弹。特别是要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加强精准调控,优化供给结构,稳房价、稳销售、稳投资,商品住房库存总量、去化周期要保持在合理区间,确保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要高度重视违建别墅清查整顿工作,做好政策衔接、标准界定、舆论引导等工作,确保我市在自查自纠阶段排查全覆盖、整治一步到位、面上平稳有序。要健全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认真落实领导下访、领导包案制度,强化属地责任,深化基层治理体系改革,完善情报信息预警机制和协调联动机制,确保风险隐患发现早、防范准、化解好。要加强社会引导,不断提高舆论宣传工作能力,弘扬正气、凝聚正能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强对风险隐患的分析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重大问题亲自推动、盯紧盯牢。

(七)切实做好各项民生工作。要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层组织建设,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为引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紧盯贫困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失能重病人等特殊贫困群众,努力实现脱贫对象稳定脱贫、可持续增收;同时做好对口帮扶工作,促进帮扶地区高质量完成脱贫目标任务。要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以创业带就业扶持政策,让群众就业更加充分、收入更有保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好教育、医疗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回应好群众关切。要统筹老龄事业、妇女儿童事业、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等各项民生事业的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治组织保证

推进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关键在党、关键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到实处,凝聚起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政治自觉,把“四个意识”“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我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于9月份启动,这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要紧盯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五大重点任务,高标准、严要求,把主题教育组织好、开展好,确保达到预期效果。要突出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推进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联系实际学、针对问题学、碰到困惑学、实践当中悟,使其真正成为脑子里边的“操作系统”,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转化为指导和推进郑州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进 一步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时时刻刻、各个方面都要对标对表,一切行动听指挥,把中央、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好。

(二)完善加强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准确把握中央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精神,扛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责任,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要充分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一个党委、三个党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好党委议事机构的领导决策作用,加快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得到强化、党委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作用、党政合理分工、纪检监察有效监督的领导体系,凝心聚力、步调一致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要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不断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军民融合、双拥共建的政治优势,不断强化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把各个方面的智慧凝聚起来、力量调动起来,汇聚起推动郑州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强大合力。

(三)树立正确导向,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要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把总书记指出的“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的重要依据,树立重基层、重实干、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组织用干部,事业是第一位的。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因事设人、因岗选人,不能因人设事、因人设岗。能不能适应事业岗位,不是靠资历说话的;干部的成长进步是干出来的,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每位干部都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事业、正确对待组织,用实干实绩展现自身的价值。各级纪检监察、组织部门要用好容错纠错机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提高“分辨率”,为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干部担当负责,大力营造实干者受重视、得褒奖的浓厚氛围,让人人敢担当、个个善作为成为新时代郑州的主旋律。

(四)紧扣时代步伐,全面提升工作能力。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干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适应时代、跟上时代,加强学习历练,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解决好理念提升问题。思想决定行动。对新发展理念理解不深,行动就不会自觉。我们绝不能把新发展理念仅挂在口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更不能在具体问题上犯迷糊、急功近利,给后人留下包袱。大家一定要强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善于把握大势、把握规律、把握政策,处理好“取”与“舍”的关系,让每个决策、每个项目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解决好群众工作能力问题。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不会与群众沟通、不善于组织发动群众是政治和能力不成熟的表现。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根于头脑中,站位群众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善于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把工作真正干到群众的心坎上。要解决好依法行政能力问题。我国的法治体系日益完善,社会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再像过去那样打擦边球、搞变通的做法已行不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增强规矩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学法懂法尊法,学政策懂政策用政策,让每一个执政行为都于法有据、合法合规。要解决好系统思维能力问题。当前的工作没有哪一项是单打一的,都是互为牵连、互为支撑、互为作用的综合体。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系统思维,统筹兼顾、整体谋划,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谋定而后动,把好“方向盘”,打好“组合拳”,不能就事论事,不能见“物”不见“人”,不能顾此失彼。领导干部要培育专业精神、提高专业素质、增强专业能力,加强对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的能力,努力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五)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治,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总的看,我市干部队伍整体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有的不务实,重面子轻里子,工作不深入、不扎实;有的不担责,有责任的事当“二传手”,有权力的事“刷存在感”;有的不自律,小事当中守底线缺乏定力,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禁而不绝,不收手、不收敛的问题仍然存在,个别人甚至目无法纪、胆大妄为,所作所为令人触目惊心。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完善的制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要结合这次主题教育,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用好以案促改这一有效机制,让广大干部思想上常受触动、保持清醒、增强敬畏。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突出问题,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对摆花架子、劳民伤财、失察失管、失职渎职等行为,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保持对党章党规党纪的敬畏之心,讲纪律守规矩、讲实话干实事,把精力集中到干事发展上,勤勉工作、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推动郑州改革发展。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责履责、负重前行,为郑州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实现中原出彩、中部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