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试点‘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19/08/26  

12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同时,强调“证照分离”改革要持续推进,对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进便利化,并加强公正监管、事中事后监管,寓管理于服务中。

  会议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证照分离”,破解“准入不准营”,这将有利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也是稳就业的有力措施。

  无疑,我国正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

  一般而言,按照既有的政策制度,我国企业进入市场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获得企业的营业执照,二是获得经营许可证审批,也就是常说的“照”与“证”。

  随着我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大力推进,尤其是自贸试验区力推营商“便利化”的今天,企业登记注册的时间已大幅缩短,全国多个自贸试验区企业注册手续已可以达到一天内办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不过,这仅仅是拿“证”方便了。如果在“准营”环节“卡壳”,依然容易导致企业成立后无法有效开展完整业务,甚至直接无法开展有效业务,影响企业成长发展,因此成为改革重点。

  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正是为破解上述问题——它的思路是将经营许可按取消、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制和优化服务4种方式分类改革。实际上,去年11月,全国范围内已对第一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施了“证照分离”改革。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范围:从12月1日起,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进一步说,中央层面设定的全部52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取消其中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等13项审批,将报关企业注册登记等8项审批改为备案,对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等60项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并对其余审批采取网上办理等优化服务措施。并且,上述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定期调整并公开。

  这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激活经济活力,也更利于通过竞争加快经济发展。“证照分离”也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呼应,并是“照后减证”的基础。

  自贸试验区再次在制度创新中扮演关键角色。早在2016年,上海自贸区和浦东新区就在全国率先试点“证照分离”改革,形成“浦东样本”;今年3月,海南则宣布该省将“证照分离”改革事项由106项扩大至130项,并明确要逐步实现全覆盖。

  按过去改革实践经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在自贸试验区试点成熟后,也将向全国复制推广。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提出,2019年底前在自贸试验区启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将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改革范围,2020年下半年在全国推开。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